天然 / 健康 / 绿色 / 素食 / 原生态
素食、独身、着僧衣,是我国汉传佛教僧人的基本要求。但在佛陀时代,其实并没有素食这一要求,那为何如今要硬性要求僧人素食呢?这都得归功于南朝梁武帝。
在中国历史上的559个帝王中,梁武帝绝对可以算是一个另类皇帝,与其说他是一个皇帝,倒不如说他是佛教专家更合适,僧人食素,就是由他倡导而来的。南北朝时期,战争纷乱,人们生活潦倒,贫困不堪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,如何治国理政,成了统治者非常头疼的一件事。南朝梁武帝独辟蹊径,把佛教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,在全国不遗余力的大力推行佛教,以期人人都能信奉佛教,慈悲互助,止兵休战。为了实现自己这一远大理想,梁武帝深入经藏,埋首佛经,在研读经典的过程中,找到了实现这一理想的方法——素食。慈悲,是佛教的基本精神,不杀生,是佛教的基本戒律,三藏十二部经典中,不少经典也都论述了不杀生的重要意义。
《涅槃经》:善男子,从今日始,不听声闻弟子食肉。若受檀越信施之时,应观是食如子肉想。《楞伽经》:夫食肉者,有无量过,诸菩萨摩诃萨修大慈悲,不得食肉。贪著肉味,更相杀害,远离贤圣,受生死苦;舍肉味者,闻正法味,于菩萨地如实修行,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梵网菩萨戒明确规定:“若佛子故食肉,一切肉不得食,断大慈悲性种子,一切众生见而舍去。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,食肉得无量罪,若故食者,犯轻垢罪。”
这些佛教典籍,源源不断地为梁武帝提供了素食的理论来源,为了充分论证了素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,梁武帝还放下身段,专门撰写了一篇学术论文《断酒肉文》。
《断酒肉文》通篇7469字,梁武帝以缜密的思维,深入浅出、有理有据的罗列了自己提倡素食的理由:
1、僧人不断鱼肉,会有九项理由“不及外道”,但一流的佛法,要有一流的弘法人才,若被外道比下去,太辜负僧宝之尊了。
2、僧人不断酒肉,也有九种连在家居士不如的嫌疑。僧宝要领袖群伦,作大众依皈,怎能有不如在家人的行止呢?
3、僧人食肉,会有远离声闻法、辟支佛法、菩萨道、佛果等四十六种修行障碍。
4、僧人食肉,将种下魔行、地狱种、恐怖因等一百一十六种恶因。
5、若相信佛所言不虚?就不能因为尚未证得道眼,就看不清、想不透,众生肉即过去生有缘眷属,一旦吃肉,便会有至亲成为怨敌的果报。
总之,核心论点就是:“若食肉者,障菩提心,无菩萨法,无四无量心,无大慈大悲。以是因缘,佛子不续。”
为了论证该论文的合理性,取得全体僧众的赞同,梁武帝还邀集僧尼198人,专门在宫廷里举行了一场隆重的研讨会。在会上,梁武帝思虑精密地提了50个问题,藉由3位享誉盛名的律师回答,明辨对素食的各种错谬见解,将素食的理念深入人心,为更大范围的传播夯实了理论基础。
舆论理论工作铺垫好后,梁武帝即以世俗的政治力量“制断酒肉”,不但下了一道“断杀绝宗庙牺牲诏”,禁止宗庙用肉食祭祀,还不准太医以“生类合药”,因《梵网经》有明令禁断酒肉的条文,大力推广《梵网经》菩萨戒。
皇帝这么认真,下面的人自然也不敢懈怠,在梁武帝的积极推动下,素食席卷南梁,成为了一场全国性的运动,掀起了全民食素的潮流。不仅如此,南梁如火如荼的素食运动,还吸引了邻国北齐的效仿,同时进行了长时间、大规模的“戒杀断肉”的素食运动。
可以说,梁武帝与齐宣帝,这一南一北的两位皇帝,共同促进了中国汉传佛教僧人特有的素食传统,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此后中国一千多年的佛教文化。自此以后,素食就成为中国汉传佛教的特色。及至今日,素食也成为了汉传僧人的一条硬性规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