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然 / 健康 / 绿色 / 素食 / 原生态
它的精髓在于其独特的臊子——手工面筋、红薯粉皮、花生粒或黄豆粒等,味道咸香,入口爽滑。
上小学时,村里有位大叔会这门手艺。每天下午,他就会将装有咸豆腐脑的架子车摆在村子的十字路口——那是我们放学的必经之路。饥肠辘辘的我每每经过,看着蹲在豆腐脑摊旁三三两两的老人和孩子大口大口喝得正香,不由得咽下口水,加快步子跑回家要钱买。
记忆中的咸豆腐脑是五毛钱一碗。当时盛咸豆腐脑用的是浅口白瓷碗。大叔娴熟地拿起铜色的平勺轻轻地在表面就那么一铲,再快速倒入碗中,碗的一半瞬间被占据。接着就是豆腐脑的“灵魂”了——只见大叔用长柄大勺在装臊子的坛子里一搅,一大勺臊子迅即盖在豆腐脑上,再淋上芝麻酱、香椿末儿、少许辣椒油,一碗咸豆腐脑就成了。
顾不上烫手,我赶忙接过碗,找个门前有水泥台阶的地方,轻轻放下碗,再跑过去拿小勺子。用勺子轻轻搅拌均匀,豆腐脑便和臊子融为一体。我小心地舀起一勺,一边吹一边送到嘴里,甜中带咸、丝丝滑滑。臊子里面的手工面筋和红薯粉皮嚼劲十足。一碗咸豆腐脑就这样下肚了,香香的味道在口腔中扩散,饱腹的满足感油然而生。我摸着自己的肚子回家炫耀说:“妈,晚上不要做我的饭了,吃饱了!”
喝的次数多了,我慢慢掌握了喝豆腐脑的省钱“秘诀”:有的大人自己舍不得喝,孩子又小,担心喝不完就只买三毛钱的。因为是一个村子的,三毛钱的豆腐脑和五毛钱的量其实差不多。我也开始打起了小算盘:一次省下两毛钱,一个星期下来可以多喝好几碗呢!于是我就厚着脸皮说:“我今天不太饿,给我盛半碗就行了。”大叔笑着找我两毛钱,咸豆腐脑的量却一点儿也没少。我心中窃喜,感觉占了天大的便宜。
后来到外地上学,突然发现外地的咸豆腐脑和我们村的截然不同。老板在盛之前先问:“喝甜的还是两掺?”我仔细一看,原来所谓的两掺就是将豆腐脑和胡辣汤放在一个碗里。我喝了,感觉味道怪怪的,远没有家乡的咸豆腐脑好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