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然 / 健康 / 绿色 / 素食 / 原生态
“对于老年人体重,‘千金难买老来瘦’与‘胖是福气’等看法都存在一定的健康误区,需帮助老年人及其照护者认识到什么是真正健康的体重状态。”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体重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、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朱翠凤告诉记者。
7月15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发布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《高龄老年人体质指数适宜范围与体重管理标准》。《标准》将高龄老人定义为实足年龄大于或等于80岁的人,推荐高龄老年人体质指数(BMI)适宜范围为22.0至26.9,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身高,每月至少测量两次体重。该标准自2026年2月1日起施行。
对BMI处于适宜范围的高龄老年人,宜维持当前体重水平,避免体重进一步降低。对于BMI低于适宜范围的高龄老年人,宜采取措施避免其体重进一步下降,可适当增加体重。对于BMI高于适宜范围的高龄老年人,宜维持体重水平稳定,避免体重较大幅度增加或降低。对于近三个月体重变化超过5%者,在排除疾病病程进展的前提下,宜增加体重测量频次,并纳入长期健康管理。高龄老年人宜通过自我管理或在其家庭成员协助下开展家庭管理,长期动态监测BMI变化,定期前往医疗卫生机构或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参加健康体检,建立健康档案。
“与其他年龄段人群相比,老年人的体重管理具有鲜明的特殊性,干预方式需要格外精细和个体化。”朱翠凤表示,老年人的分解代谢速度往往快于合成代谢,这意味着身体消耗大于建设,肌肉更容易流失。同时,消化吸收能力普遍下降,消化腺分泌减少,加之牙齿缺失、吞咽障碍等常见问题,都严重限制了营养物质的均衡和充足摄入。
朱翠凤介绍,找到老年人体重管理的平衡点,关键在于将关注点从单纯的体重数字转移到身体成分上,尤其要重视肌肉量的维持与提升以及体脂的合理控制。评估应个性化,结合老人的健康状况、活动能力、咀嚼吞咽功能等综合判断。老年人体重管理绝非追求苗条或富态,其核心目标是维护充足的肌肉量、控制过多的内脏脂肪,从而有效预防衰弱、跌倒、慢性疾病,提升生活质量和健康寿命。